建筑师眼中的奥运与建筑
发布时间:2025-1-04
改【gǎi】革开放三十年来,中【zhōng】国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建筑作为反映一个城市发展水平最直观的感知工具,有人把它【tā】比喻为城市的音符,而建筑师则为凝固的音符弹奏出自己独特的乐章。在建筑师们的眼中,奥运会带给了中国建筑怎样的变化?为迎接百年一遇的奥运会,在这些建筑师的心目中,中国【guó】出现了哪些经典建筑?历届奥运会,带给了建筑师哪些难以忘怀的建筑?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院长马立东
狭义的讲,奥运直接作用于我们的生活:美轮美奂的建筑、多层次【cì】的城市【shì】天际线丰富了区域和城市形态;空间改善,环境变化,包括周边城市交通等城市功能的整合,更深层次地改善城市生活质量。
还有一些建筑技术和建筑理念方面的提升,像鸟巢,实际上在理念上引入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方面的理念,和现代建筑的形式【shì】加以结合,每个奥运场馆【guǎn】都是对中国现有的建筑文化的表彰。特殊钢结构、绿色环保手段介入,还有符【fú】合奥运场馆的体育设施、工艺、声学、灯光照【zhào】明、智能化的系统等等技术方面的运用,奥运建筑成了一场成功的“中国建筑成就展”。
广义来讲,奥运会带来了城市的更新,这种更新是深入城市功能、肌理,并促进城市建设脚步快速向前的动力。奥运不仅仅是建设几个体育场馆举办几场奥运活动,而是随着奥运的举办,世界目光【guāng】汇聚于北京,国际的、中国的精英将涌入北京,对于北京城市的基本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从申奥成功后,我们【men】清晰地看到这几年国家的投入,除了奥运场【chǎng】馆建设以外,包括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的快速顺利进展在内,围绕奥运赛事的举办,包括其他的城市功能、管理、技术、甚至对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如【rú】首钢这些重污染的【de】产业【yè】项目移出北京市,这些发展都和奥运举办分不开。
上海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项秉仁建筑设计咨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项秉仁
奥运提出的绿色、人文、科技的口号其实也是当今世界全球化发展下人类共同的目标。建筑与人文和科技本来就有与生俱来的密切【qiē】联系。建筑是石头的史诗,人类建筑历史的发展已经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但在人类建筑发展的进程中也曾发生过或者还在发生对不可再生资源【yuán】的滥用和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严重影响人类自身的【de】生【shēng】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北京奥运的绿色,人文和科技精神,与建筑界的理想高度一致。
我们所承担的建筑设计中,无论是居住建筑还是大型公建项目,都一贯高度重视和努力贯彻绿色、人文、科技的精神,如正在建设【shè】的合肥大剧院项目已被建设部确【què】定为大型公建节能设计的试点,而此设计本身在演【yǎn】艺【yì】建筑功能、空间以及建筑结构、材料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建筑形态与周边城市空间环境的营造也具有较强烈的人文意识,称得上是体现奥运精神的建筑。
我亲身到访过的国外奥运建筑并不多【duō】,记得曾去过蒙特利尔,悉尼,东京和首尔的奥运体育场馆,印象最深的还是东京的由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体育馆,主要是其完美的建筑造型和结构技术的结合,以及在建筑形态上有一【yī】种令人挥之不【bú】去的日本建筑文化的感染力。蒙特利尔的奥运主体育馆的建筑设计因其可开启【qǐ】的巨大屋顶而成为特色,但遗憾的是在建成后几乎没有使用过,造成了浪费。
齐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齐欣
奥运会使得全世界的目光史【shǐ】无前例地都聚集在了中国,给了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机会【huì】,也是世界全面了解中国的机会。从一定意义上看,建筑代表【biǎo】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内涵。外国人来到中国,了解和感知城市总是从建筑开始,因此,北京奥运会也是对中国建筑的一次考评汇。奥运会比赛的时间短暂,但积极影【yǐng】响将以时代为单位计量。城市面貌跟着奥运改变,这是奥运对城市最大的附加值。
北京奥运建筑的建设中,美中不足的是中国建筑师参与奥运项目建筑不多,“鸟巢”、“水立方”等重量级建筑大部分都是外国的建筑师占主角。这次奥体公园中7个延续的下沉空间,通过景观设【shè】计的手【shǒu】段,表达了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北京的相关领导在设计之初,便召集了若干在京的建筑师,要求大家献计献策,并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弥补中国建筑师对奥运项目参与不够的缺憾。我作为应邀建筑师之【zhī】一,最终选定了下沉花园6号院。
CCDI设计集团董事、总经理 赵小钧
最近几年,建筑界、文化界的争论多了起来,CCTV大楼曾是令无数人感到苦恼的事,但我个人认为CCTV大楼在北京建设有着巨大意义,它的出现引起了国【guó】内的建筑大辩论,改变了中国评判建筑的价值尺度,拓宽了人们文化认同的心理疆界。我们不能孤立地去评判一种事情,它是否适宜或者是否太过激进,没有库哈斯的CCTV大楼在中国引起的审美价值观的大讨论,也许就没有今天的“鸟巢”和“水立方”。认真与谨慎永远是做事起码的态度,同时环境的宽容与设计师的从容更会带给我们希望的那种繁荣。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生命的,好多建筑【zhù】过了几年就过时了,好多建筑看上去会永恒,这是基【jī】于设计师和当时的【de】受众等各方面因素造成的,靠设计师一个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担心这些事情是徒劳的,你只能考虑把事情尽量做好,而不是用现在我们主观估计的【de】某种标准把自己逼到一个墙角,那样最终出来的未必会是什么好作品。即使我们看到现在看起来比较永恒的建筑,当初建筑师开始做的时候也未必用“永恒”来要求自己,而仅是发自内心地贡献他的善意和情感而已。
“水立方”也是很另类的建筑,不过相对与“鸟巢”、国家大剧院、CCTV大楼大楼等几个建筑,它人缘稍微好一【yī】些,受大众的宽容更多一些。其实,从不同建筑的表情来看,所有外现的特征皆出于建筑师的内心。如果我们用心来理解安【ān】德鲁、库哈斯和赫尔佐格的建筑,可以感【gǎn】受到他们不同的生命状态。
“水立方”蕴含的中国韵味是最多的,它对和谐的理解体现了与另几个建筑的不【bú】同。它【tā】所努力谋求的和谐,不是体现在手段上的,已经渗透到了精神和感受中。它的设计语言既与“鸟巢”接近又具有其独特性,在处理与“鸟巢”的关系上恰如其分的表现了它们之间的对应和主次。
洲联集团(WWW5A)核心团队之一、五合国际(5+1 WERKHART)副总经理、德中建筑协会副主席 卢求
奥运建筑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几年中建成的,因此其比较真实【shí】地反映了【le】中国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从历届奥运会看,尽管各国的国家风格不同,奥运精神却是相通的,奥运会是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jiè】的契机。在奥运会的场馆建筑中,洲联集团(WWW5A)参与了奥运村的一部分建筑设计。在奥运村的居住区,42栋楼房都采用了【le】绿色空调系统,再生水源热泵系统,提【tí】取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再生水)中的温度,为奥运村提供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每年可节约燃煤数千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qì】体的排放。洲联集团在参与过程中遇到的难处在于,时间短、资金紧张、建筑设计停留在表面。
奥运理念中倡导的“绿色奥运”,很多人都忽略了建筑在运输中带来的危害。绿【lǜ】色,还应该有使用的便利性,如绿色建筑取材【cái】距离最好不超过建筑物50米,减少运输也是绿色建筑、绿色奥运的体现。
其次是对运营成本的考虑。雄伟壮观的“鸟巢”用钢量在9万多吨,众所周知【zhī】,钢材价格昂贵,因此其成本也是非常高的,但外形很好看,成为了创意的【de】标志。同时,据悉其清洁工作量也非常大。
在这次奥运建筑中,还有的遗憾是中国建筑师参与场馆建筑过少,既然是在中国本土举办奥运会,就应该给中国【guó】本【běn】土建筑师更多展现天赋和实力的机会。
对历届奥运会的比赛场馆,印象比较深的是,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设计的带顶篷的体育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作为欧洲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文化中心之一,巴塞罗那孕育了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以及毕加索、米罗等艺术大师,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体育传统,百年来修建了大量的体【tǐ】育设施,曾被顾拜旦誉为体育之都【dōu】。取得主办权后,组委会巧妙布局,以奥运建筑,平衡体育场馆与城市其它设施的关系。巴塞罗那用游戏作为一个场合,重建其海滨并设计了一系列新公园【yuán】、喷泉及公共艺术,在奥运游戏结束后以吸引【yǐn】游客。
因此,奥运建筑对提升城市文化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